11月1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第二次诊断活动,集思广益再一次深入剖析《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社会主义体系概论》、《经济法》的课堂教学及课程改革。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良斌强调,“两课”的课程规划是由教育部统一规定的,这对我们的教学诊改其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诊改的方向就是立足大学生思政工作现状,拿出与课程规划相匹配的课程标准,并以此为中心,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转化,探索适合学生兴趣的教学手段和更加合理的考核方式。目前,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两课”教学没有形成自己特色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大学生思政教育主渠道的作用还没有得到明显的展示。
《毛泽东思想与社会主义体系概论》教研室主任徐莲表示课程教学中被容易大多数老师忽视的是课堂教学反思,其实每堂课的教学反思就是一堂课的诊改过程,一个学期的教学反思就是一门课程的诊改过程,我们要规范教学反思,重视教学反思,发挥教学反思在提升课程教学效果中的重要作用。专职教师江艳表示,同课头教学要在不同生源层次中有所体现。侯青云提出“两课”教学的落脚点是实践,课程教学要入脑入心入行,建议加大实践考核的比重。洪妮介绍了在推进蓝墨云信息化教学的体会,表示利用信息化技术的便利增加阶段性考核,以此敦促同学们多看书、多思考。魏磊列举了学生养成教育的两件真实案例,一正一反,表示学生总体还是孩子,素质能力还是要依赖老师多提醒多培养。
通过两次集中讨论,马克思主义学院也初步理清了教学诊改的总体思路,下一步将对照诊改标准进行方案措施的具体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