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如何避免“单相思”
来源: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林洁 实习生 阎冰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也是职业教育界的共识,但是常见的却是校企合作的“单相思”。企业发声:谋求校企合作,我们很孤独。学校慨叹:实现校企合作,一个巴掌拍不响。
在近日由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全球化背景下校企深度融合机制体制探讨”会上,各方提出了校企合作“双主体”理念,希望开辟校企“联姻”的深度融合之路。
校企合作:剃头挑子一头热
“我们的校企合作在‘单相思’的困惑里徘徊了很久。企业觉得他们想合作,学校很冷;学校想谋求合作,但是认为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在校企合作问题上,我们做了很多调研,发现学校谋求校企合作时‘叶公好龙’,很多企业尤其是高端企业合作无门。龙来了,我们的高校是否有胸怀接纳?”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处处长范唯向职业院校领导抛出了这样的问题。
在进行校企合作的尝试中,中兴通讯NC教育管理中心总经理张勇的回应具有典型性。他说:“校企合作之初,我们很孤独。我们非常反感学校与企业完成挂牌后校企合作就到了终点。”
“我们已经等得太久了,校企深度融合在21世纪教育的第二个十年里,一定要进行。只要是符合市场经济需求的、符合企业需求的、符合学生需求的,所有的政策能不能尽快讨论、尽快确定、尽快推进。”中信3G学院院长陈键洲对校企深度融合热切期盼。
企业界对校企融合的热忱可见一斑,在全球化趋势下的今天,谋求深度校企合作已经成为企业和学校的共同选择,学校也在作着深度思考和积极探索。
南京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旭翔反思:他们没有把握企业的内在需求,合作的关键还是把握企业对于职业教育的内在需求,寻求长效的合作途径。“我们要转变观念:校企联合主导型合作办学不是一般的教学模式,而是今后高职院校主要的和基本的存在方式。”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俞仲文说。
如此看来,校企合作并非“单相思”,而是两情相悦下的联姻,如何谈好这场“恋爱”,才是关键。
校企“联姻”,先要选对郎。当然,企业和高校的“择偶标准”各有不同。
“我们想和有企业化运营思路、关注内涵建设的学校合作,最像企业的学校是最理想的合作对象。”张勇表示,校长与企业家的合作是校企融合的初级阶段,教师与工程师的合作是校企融合的中级阶段,学生与员工的合作是校企融合的高级阶段。
“我们愿意和主体化运营、与学校办学定位相一致的企业合作。”辽宁装备制造学院院长姜军说,“我们与国有大中型企业合作时会考虑他们是不是符合我们的专业要求。合作完成后,我们的实训基地,就是他们的生产基地。”
校企“联姻”,谁当家
校企“联姻”后如何实现学校和企业的管理,俞仲文院长表示,“这个不存在谁当家的问题,家事当然是夫妻俩商量着办。‘双主体’办学模式,就是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
“校企合作的模式可以多种多样,而选择适合全球化发展趋势、适合中国国情、适合各个院校实际情况的模式仍然是不易之事。各个高职院校在校企融合的路上,应探索出各自的道路。不仅考虑企业的岗位知识需求,更看重这个岗位今后的转移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整合资源,壮大学校实力:以资源换资源,以服务换资源,没有资源、没有服务,可以空手套白狼搞资源。”俞仲文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俞仲文提出的双主体,是高职院校组织架构转变的根本,由单主体组织架构变成双主体组织架构。即选择若干有代表性的全球化企业作为双主体成员;设立双院长、双系主任、双工业中心主任、双专业主任制度;建立由政府、行业、企业、社区、学校代表参与的高职院校管理委员会或理事会,统筹管理校企合作办学事宜。
“双主体”中企业和学校共同关注的话题是“双师”。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李峻解释说:“‘双师’不是培训十天拿一本‘双师证’就是双师,对于学生的培养,师资是重要的因素。要真正做到教师既是学校的老师又是企业的员工,企业的员工既是员工又是老师。能真正用未来的技术培养现在的学生,而不是用现在的甚至是过去的技术培养未来的学生。”
张勇也提出了这个问题,“在通信专业上,我们发现课程设置还是10年前的水平,教育落后于发展。我们有专业的系统的教程,通过对教师的培训,实现知识的更新。要采取混编师资的方式,使大学教师到企业接受企业培训师的训练,把校企融合的‘双师’理念落到实处。”
校企“联姻”,关键是“双赢”
“校企深度合作,捆绑发展既是满足行业需要的途径,也是职业教育的一种可行方向。”香港压铸总会常务副会长谢国夫觉得,学校同协会合作,等于同一个行业合作,同一个协会领导下的很多企业合作。超越了同单个企业合作的局限,是对校企合作的一种扩张。通过企业的生产环境和文化熏陶,加强对学生的职业人格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今后顺利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和高校合作,我们有效地实现了成本的节约,同时也有一批优秀的毕业生毕业后留在公司。”千骐动漫公司副总经理范文伟认为,校企合作在“双赢”基础上才能够长效发展,对中小型企业来说,校企深度融合可大大节约企业人力资源成本。而校企合作的利益核心点是就业。“企业需求的不只是学生的文化专业水平,更是包括道德水平在内的综合素质。”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劳汉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校企合作的核心要义是要实现几个一体化:育人、研发、盈利一体化;输血、换血一体化;教师、工程师、教学一体化;总之,就是利益一体化。
俞仲文认为,目前的校企融合还存在着困惑,即两个“跟不上”:领导、教师对校企融合的紧迫感跟不上;企业要求和政府支持跟不上。俞仲文表示,有些企业是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但是校企合作需要企业发挥积极作用。“解决校企深度融合的难题,我引用温家宝总理讲话: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当然,校企“联姻”离不开政府这个“媒人”的牵线搭桥:完善政策法律法规,减少校企融合的风险;兑现对校企合作办学的优惠政策。
俞仲文强调,校企联合主导型合作办学是今后高职院校主要的和基本的存在方式,校企合作不是作秀,而是生存之道。今天的高职只有对产业的日益全球化作出迅速反应,才能在明天拥有话语权,才能形成新的中国特色、国际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校企深度融合就是要用未来的技术武装今天的学生,只有合作办学才能跟进企业创新技术,培养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职校与企业互相“倾慕”已久,但校企“联姻”除了要“仰望天空脚踏实地”,还要带着困惑去解决困惑,使校企深度融合既发挥人才源的作用,又具有技术源的功能。